在“碳达峰”与“碳中和”战略目标的驱动下,钢铁行业面临能源结构转型与碳排放削减的双重挑战。本文聚焦于提高废钢比的技术路径,分析了中国钢铁工业的规模发展趋势、铁矿石依赖问题以及碳减排目标对行业的影响。研究表明,废钢预热温度对提高废钢比具有显著影响,废钢温度每提升200℃,废钢比可提高5%-13%。本文重点探讨了洛阳豫新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“纯氧燃烧废钢预热系统”,该系统能够在10分钟内将10吨废钢加热至1000℃以上,上下温差小于30℃,热效率提升5倍以上,同时减少CO₂排放10%-30%。该技术已在多家大型钢铁企业成功应用,为钢铁行业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术解决方案。
1.引言
钢铁行业作为高能耗、高碳排放的重点领域,其碳排放量占全国总量的15%左右。在“碳达峰”与“碳中和”目标的背景下,钢铁行业亟需通过技术创新实现绿色转型。2022年,中国粗钢产量达到10.18亿吨,废钢资源量预计到2030年将占钢产量的40%-50%。提高废钢比不仅是降低铁矿石依赖的关键路径,也是减少碳排放的重要手段。然而,如何高效预热废钢以提高其利用率,成为行业面临的主要技术挑战。
2. 钢铁行业现状与挑战
近年来,全球钢铁行业正经历结构性调整,中国作为全球最大钢铁生产国,其产量增速逐渐趋缓。2023年中国粗钢产量约10.2亿吨,与2022年基本持平,呈现"减量提质"特征。展望2025年,在"双碳"目标约束下,中国钢铁产量预计将在9.8-10.5亿吨区间波动,突破2020年10.65亿吨历史峰值的可能性较低。这一趋势主要受多重因素影响:国内产能置换政策持续收紧、电炉短流程炼钢占比提升(目标15%以上)、房地产需求疲软与新能源装备制造等高端需求增长并存。与此同时,全球钢铁格局正在重塑,印度、东南亚等新兴产区产能扩张,预计2025年全球产量或将接近20亿吨,但中国占比可能首次降至50%-52%,标志着行业正式进入"总量见顶、结构优化"的新发展阶段。未来钢铁行业发展将更加依赖技术创新驱动,特别是氢能炼钢、废钢循环利用等绿色技术的突破与应用。
3. 提高废钢比的技术路径
3.1 废钢预热温度对废钢比的影响
北京科技大学包燕平教授的研究表明,废钢预热温度对提高废钢比具有显著影响:
- 废钢温度达到400℃时,废钢加入量可增加100kg/t,废钢比提高5%以上;
- 废钢温度达到600℃时,废钢加入量可增加200kg/t,废钢比提高8.7%以上;
- 废钢温度达到800℃时,废钢加入量可增加300kg/t,废钢比提高13%以上。
3.2 废钢预热技术的比较
东北大学战东平教授对多种废钢预热方式进行了全面分析,包括余温预热、发热剂、烤包器烘烤、氧燃枪等。研究指出,不同铁耗水平需要采用不同的废钢预热工艺:
- 铁耗>830kg/t:采用常规工艺;
- 铁耗800-830kg/t:采用转炉+发热剂;
- 铁耗750-800kg/t:采用铁水罐或钢包废钢预热;
- 铁耗650-750kg/t:采用综合废钢预热+快速炼钢+辅助保温;
- 铁耗<650kg/t:采用100%废钢+快速炼钢+综合预热+辅助保温。
4. 纯氧燃烧废钢预热系统的研发与应用
4.1 系统设计与技术优势
洛阳豫新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“纯氧燃烧废钢预热装置”具有以下技术优势:
-高效加热:10分钟内将10吨废钢加热至1000℃以上,上下温差小于30℃;
-节能减排:热效率提高5倍以上,CO₂排放减少10%-30%,二恶英和CO排放符合发达国家标准;
-广泛适用性:支持转炉煤气、高炉煤气、天然气等多种燃料。
4.2 应用案例与效果
自2020年以来,该技术已在永洋钢铁、永锋钢铁、甘肃兰鑫、成实钢铁、贵阳钢铁等多家企业成功应用。例如:
- 永洋钢铁120t钢包采用转炉煤气预热,废钢加热效率显著提升;
- 包钢集团钢管公司、薄板厂、炼钢厂等多个项目采用该技术,运行平稳,效果显著。
5. 结论与展望
在“碳中和”目标的推动下,提高废钢比成为钢铁行业降低铁耗和碳排放的关键路径。纯氧燃烧废钢预热系统通过高效加热和节能减排,为行业提供了可行的技术解决方案。未来,随着废钢资源量的增加和碳减排要求的提高,该技术有望在钢铁行业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,助力行业实现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。
如需进一步技术交流或合作,请联系洛阳豫新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,电话:13937972936。